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

无关文艺

我本身就是喜欢特别事物的人。
尽管活得平庸,但骨子里仍旧不太主流。
要激起我内心深处的狂热其实无比简单,只要是特别的,不平凡的。

非主流的歌曲,文艺电影,鲜为人知的文章。这些都特别能勾起我的好奇心。
那样的我,在这世界被标签为文艺青年。
好吧,那也不是讨人厌的词。想想自己也确实适合“文艺”这两个字。
但“文艺”这两个字很容易被误解。

我并不会讨厌主流的人事物,我也喜欢听芭乐歌,我也爱看商业电影,九把刀橘子什么的我都有在读。人们常常以为文青就是要愤世嫉俗,然后活在自己的道理和理想中。
其实愤世嫉俗这件事每个人在有生之年应该都会经历。当生活枯燥乏味到一个极点,当自己终于想要改变自己认为是平凡的平凡,当别人五光十射的生活闪到眼睛,每个人都会愤世嫉俗吧。
只不过文青们过于感性,总是把自己的愤世嫉俗描写得太过细腻,才会让人觉得很文艺、很难懂所以感觉就是特别愤世嫉俗。

而喜欢看文艺片的原因是因为它不疾不徐的节奏。许多人听到文艺片就会联想到很无聊、看不懂、会睡着这些,对我来说却是一大宝藏。犹如我正在进入主角的视角经历着一切,慢慢地在心里留下各种复杂的感触。这些感触在电影结束后更是深刻,不停萦绕着,不停让我思考着。咀嚼咀嚼了一会儿后,尝到了果实的真正味道。这味道在很多个日子以后依旧强烈,时而成为警惕,时而成为感概,时而是生活中的无奈。商业片的心灵冲击是当下的,文艺片的心灵冲击是过后的,只不过我刚好比较喜欢后者而已。

非主流的歌曲也一样。喜欢那些可以激发思考能力的歌词,喜欢那些不寻常的曲风。在生命每一个不同阶段的不同遭遇的不同心情,我想起的不是周杰伦或是蔡依林,而是张悬和陈绮贞。不是说主流歌曲无法称述生命体验,而是因为非主流歌曲能称述更加深刻的生命体验。

其实我是怎么一个人,也无关文艺。
和别人一样在生活,和别人一样感受喜怒哀乐。
文艺个性造就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,但并不至于孤僻冷艳。
因为我喜欢人,喜欢人与人之间的千百万种关系。
它们就是文艺电影,在心里潺潺流过,留下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途径。
终点,是终身成就的墓碑。